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并乳糜性胸水1例
病例:患者女,35岁,因“反复下肢浮肿,间断性腹泻30余年”于2014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浮肿,伴有间断性腹泻,6~8次/d,稀水样便,无腹痛、反复发热、关节肿痛等。腹泻多在进食高脂油腻饮食后发作。2个月前患者腹泻加重,10余次/d,伴有乏力等症状,遂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门诊查肝功能示白蛋白21g/L,拟“腹泻,低蛋白血症”收治入院。......
作者:雷晓毅;吴昊;孙剑勇;张顺财 刊期: 2015- 11
-
肾移植术后溃疡性结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病例:患者女,21岁,因“间断腹泻、腹痛、发热半个月”于2014年11月8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4~8次/d,为稀便或水样便,伴左中上腹和下腹部间歇性痉挛性疼痛,便后无明显缓解,伴低热,体温38℃左右,自服“盐酸小檗碱片、头孢呋辛胶囊”,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肠炎”收治入院。患者2010年7月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
作者:李楠;禹猛;鹿志军 刊期: 2015- 11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IBD,但检查为侵入性、操作复杂。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诊断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血清学抗体检测对IB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就IBD患者血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王玉萍;王承党 刊期: 2015- 11
-
膳食纤维与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难治愈、易复发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以及复发因素尚不明确,饮食因素因与两者均有关联而成为研究热点。既往大多数研究认为膳食纤维有益于UC,然而新近一些国外研究却使该观点受到质疑。本文就膳食纤维及其在U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婷;王琦;武希润;申慧琴 刊期: 2015- 11
-
自噬异常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环境、遗传以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自噬在细胞稳态和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异常可能参与IBD的发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证实,ATG16L1、IRGM、NOD2等自噬相关基因与IBD密切相关。本文就自噬异常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琮;陈颖伟 刊期: 2015- 11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中FOXA1表达的相关性
背景:幽门螺杆菌(Hp)为Ⅰ类致癌因子。转录因子FOX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凸显,FOXA1是一些microRNAs(miRNAs)作用的关键靶向转录因子。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中转录因子FOXA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9月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胃黏膜组织学检查(改良Giemsa染色)、细菌培养检测......
作者:楼晓军;陈洁;刘军;姚飞 刊期: 2015- 11
-
掌握发病新机制,有效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近30余年间明显下降,主要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前向血流”学说和内脏血管张力理论对进展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的阐述,并为临床治疗带来了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特利加压素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三类药物。上述药物与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注射等方法一起,为大幅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的死亡率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近15......
作者:李海 刊期: 2015- 11
-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
作者: 刊期: 2015- 11
-
第十三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暨2016上海市消化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
作者:第十三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组委会;上海市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刊期: 2015- 11
动态资讯
- 1 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伊马替尼治疗研究进展
- 2 柠檬酸盐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糖酵解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3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东西方的差异
- 4 TIPE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
- 5 KL-6黏蛋白与消化系肿瘤
- 6 胃肠肽类激素对胰腺癌的调控作用
- 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患者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
- 8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 9 β-防御素-2在小鼠噁唑酮结肠炎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0 近年我国消化学科领域研究概况
- 11 正确选择炎症性肠病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 12 血管炎的胃肠道表现
- 13 5-HT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 14 白细胞介素-23及其受体与炎症性肠病
- 15 氢气对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 16 甘丙肽受体2激动剂后处理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7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分子治疗研究进展
- 18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 19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 20 阿达木单抗对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