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PcG蛋白EZH2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背景:EZH2是表观遗传调控因子PcG蛋白的核心成分,可通过催化组蛋白H3氨基末端第27位赖氨酸发生三甲基化而抑制靶基因表达.研究发现EZH2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进展和预后差相关.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正常胃黏膜、3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异型增生和6......
作者:蔡干慧;王珂;苗琪;彭延申;陈晓宇 刊期: 2010- 06
-
XAF1增加TRAIL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部分肿瘤细胞对TRAIL不敏感甚至耐药.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是否可增加TRAIL诱导的肝癌细胞株凋亡的敏感性.方法:重组人TRAIL(rhTRAIL)因子分别加入3株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和Bel-7404中培养,联合或不联合相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
作者:谭继宏;朱黎明;涂水平;戴强;孙萍胡;张晨莉;乔敏敏;江石湖 刊期: 2010- 06
-
肝素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背景: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往往伴有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凝血异常与炎症的关系以及肝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组、肝素治疗组和肝素+鱼精蛋白组.后三组以TNBS诱导结肠炎模型,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作者:彭涛;刘玉兰 刊期: 2010- 06
-
炎症后内脏高敏感大鼠前扣带回皮质NR2A、NR2B表达变化
背景:研究显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号的传递,中枢前扣带回皮质(ACC)在内脏高敏感大鼠内脏疼痛反应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是由NMDA受体活性增强介导的.目的:检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去氧胆酸结肠灌注建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模型.造模3周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
作者:刘宗;高峻;魏磊;张薇;邹多武;李兆申 刊期: 2010- 06
-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背景:Th17细胞是一类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1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实时PCR检测CHB患者和对照组肝组织中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RORγt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23、IL-1β、IL-6的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作者:赵丽;王绮夏;邱德凯;沈镭;彭延申;陈晓宇;马雄 刊期: 2010- 06
-
非糜烂性反流病主要症状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个亚型,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目前对其认识存在争议,直接造成了临床上没有清晰的标准可指导医疗实践.本文重点对NERD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如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上皮细胞间隙增宽、内脏高敏感、炎症因素、心理因素等作一综述.......
作者:胡春玖 刊期: 2010- 06
-
多排CT在胃食管连接部癌诊治中的价值
我国胃食管连接部(GEJ)癌的发病率较高,其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较差.因解剖结构特殊,目前对GEJ癌的分期、分类以及治疗方法尚存在分歧.本文就GEJ癌临床特点以及多排CT(MDCT)技术对其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法选择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鲍伊雯 刊期: 2010- 06
-
KL-6黏蛋白与消化系肿瘤
KL-6是一种唾液酸化的大分子黏蛋白,以往主要用于反映间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近年研究发现,KL-6黏蛋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等相关,可用于消化系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评估、预后判断等.本文就KL-6黏蛋白的分子结构、细胞定位及其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庞尔君;彭佳远;汪昱;张频 刊期: 2010- 06
-
内源性H2S与消化系统疾病
近年研究发现,内源性硫化氢(H2S)作为体内第三种具有生物学效应的气体信号分子,广泛参与了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继续探索内源性H2s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对内源性H2S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沈玮琳 刊期: 2010- 06
-
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进展
胃肠道血管病变如血管发育不良、血管扩张、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是引起反复、隐性或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病变可孤立或多发,甚至累及整个消化道,尤以小肠多见.胃肠道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处于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内镜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各种内镜技术在胃肠道血管病变,尤其是血管发育不良和胃窦血管扩张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谭红红 刊期: 2010- 06
动态资讯
- 1 肝肾综合征
- 2 DHPS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3 IL-18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致病作用研究进展
- 4 5-脂氧合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 5 上海市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现况和时间趋势分析
- 6 自体荧光成像诊断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 7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分次与单次口服肠道准备方案的清洁效果和耐受性比较
- 8 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价值的初探
- 9 高原地区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特征分析
- 10 肝硬化大鼠模型Peyer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表达的研究
- 11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
- 12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道
- 13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手术治疗进展
- 14 临床试验:咀嚼口香糖对加速胶囊内镜转运时间的作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初步研究
- 15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
- 16 RhoA/ROC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结肠肌层中的表达
- 17 66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 18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H2O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19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
- 20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形成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