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少见且严重的高龄乙状结肠憩室穿孔1例
病例:患者女,81岁,农民。因“突发下腹痛1h”于2013年4月20日收治入院。患者入院1h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持续性腹部剧痛,左下腹明显。伴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既往有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骨质疏松症10余年,慢性便秘5年余,一直使用渗透性泻剂维持排便。2年前因解鲜血便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退镜距肛缘20cm处)有一憩室,憩室腔内大量积血,......
作者:张爽;胡欣;张旭;杨清峰;关玉龙;侯兰兰;梅俏 刊期: 2014- 05
-
1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小肠黏膜表现
病例:患者女,41岁,因“腹胀、腹泻、全身浮肿2个月”于2012年8月7日就诊于本院。患者2个月前进食鸡蛋和香蕉后出现腹胀、腹泻,伴全身浮肿。粪便为黄绿色不成形便,无黏液脓血,可见未消化食物。患者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无瘀斑、瘀点。就诊于外院,血生化提示白蛋白明显降低(具体不详),给予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治疗停止后腹胀、腹泻再次出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作者:宗晔;赵海英;吴咏冬;张澍田 刊期: 2014- 05
-
以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1例
病例:患者男,24岁。因“反复皮下瘀斑8年,身目黄染3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收治入院。患者8年前四肢受到轻微碰撞后出现大面积皮下瘀斑伴牙龈出血,外院予止血治疗(具体不详)后瘀斑消退,但该症状常反复。1年前再次因皮下瘀斑至外院就诊,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12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07.8s,凝血因子FⅦ、FⅨ下降,ALT372U/L,AST386U/L,ALP1633U......
作者:唐睿晗;王钰虹;陈洁;陈旻湖 刊期: 2014- 05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vaspin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背景:脂肪细胞因子与机体内能量稳定相关,并介导多种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脂肪细胞因子。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50例活动期UC患者,以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aspin水平,......
作者:杨熹;庞智;皇甫照;尹少朋 刊期: 2014- 05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为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减轻梗阻,改善临床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近年来开始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评估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的39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食管液态测压和近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作者:杨天;张晓琦;凌亭生;吕瑛;邹晓平 刊期: 2014- 05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和胃癌前变化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胃癌和胃癌前变化诊断主要依赖于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一种新型显微内镜,其能在体内实时显示胃肠道组织、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准确鉴别胃肠道正常、增生或瘤变的黏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在体实时诊断胃癌和包括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等在内的胃癌前变化方面已展现了其优势和价值。本文就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和胃癌前变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刘君;李延青 刊期: 2014- 05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补救方案中作用的研究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gtid,餐后服用,疗......
作者:王芳军;高籦;刘鹏飞;项斌;沈卫东;张伟;夏挺松 刊期: 2014- 05
-
hTERT 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研究
背景: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作为端粒酶的关键酶参与了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该基因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目的:探讨hTERT基因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297例胃癌、105例萎缩性胃炎和402例对照组患者......
作者:司君利;亓玉琴;纪丽莎;徐保华;崔京远 刊期: 2014- 05
-
错配修复基因 MLH1激活 p53和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雌激素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背景: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绝经后妇女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雌激素能上调结肠癌细胞的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表达,在MLH1基因缺失的结肠癌细胞中再表达MLH1能明显增强雌激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目的:探讨MLH1参与雌激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p53及其相关基因在此凋亡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以含人野生型MLH1(hMLH1)全长cDNA的质粒转染ML......
作者:吕晨曦;王德智;金鹏;杨欣艳;盛剑秋 刊期: 2014- 05
-
甘丙肽受体2激动剂后处理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背景: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导致胃黏膜细胞钙超载、自由基产生过量、白细胞浸润、微循环障碍。缺氧后处理能有效减轻缺氧/复氧(H/R)造成的损伤。甘丙肽受体2(GalR2)主要分布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对许多内分泌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目前关于GalR2对预防胃黏膜上皮细胞H/R损伤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GalR2激动剂后处理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
作者:张琪;费素娟;张建福 刊期: 2014- 05
动态资讯
- 1 妊娠与胰腺炎
- 2 高压氧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3 肠系膜组织及其分泌因子在克罗恩病发病中的作用
- 4 甘丙肽受体2激动剂后处理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5 色素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作用
- 6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
- 7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 8 2002年度函授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 9 生物制剂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 10 PD-1/PD-L1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 11 脂质体法转染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
- 12 胃癌组织中IL-17、lL-6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分析
- 14 内镜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致脑栓塞1例
- 15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6 中老年患者结直肠腺瘤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17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 18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过敏大鼠脊髓诱发电位的研究
- 19 临床试验:咀嚼口香糖对加速胶囊内镜转运时间的作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初步研究
- 20 肿瘤干细胞学说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