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胃肠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p16基因失活致消化系肿瘤发生的机制
王纯巍;陆星华
关键词:基因失活, 消化系恶性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直肠癌, 胰腺癌, 抑癌基因, 消化系肿瘤, 分子遗传学, 肿瘤死因, 严重危害, 胃癌, 人类健康, 临床医学, 发病机制, 食管癌, 年统计, 应用, 学者, 协会, 女性
摘要:据美国癌症协会1999年统计,男性前10位肿瘤死因中半数为消化系肿瘤,其中结、直肠癌居第3位,胰腺癌居第4位,食管癌居第7位,肝癌居第8位,胃癌居第10位,共计6.74万例.女性中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胃癌分别居第3、第4和第10位[1].因而,消化系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已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其中p16基因的作用引起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