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首页>胃肠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胃肠病学杂志2006年第04期

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一)

欧阳钦;Rakesh Tandon;KL Goh;潘国宗;KM Fock;Claudio Fiocchi;SK Lam;萧树东;张虎;梁红亮;王玉芳

关键词:亚太地区, 炎症性肠病, 处理, 诊断标准, 药物治疗, 小肠结肠炎, 多民族国家, 治疗方案, 患者, 发病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率, 诊断性治疗, 诊断金标准, 诊断标记物, 种族差异, 治疗指南, 治疗前景, 诱导缓解, 遗传背景
摘要:虽然目前亚太地区尚无炎症性肠病(IBD)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但一系列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呈滞后现象,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仍较克罗恩病(CD)高.除地域差异外,在一些多民族国家中,IBD尚可见种族差异.亚太地区IBD的遗传背景有异于西方国家,如据报道该地区CD患者未检出NOD2/CARD15变异.一般而言,该地区IBD患者的临床过程似不如西方国家严重.亚太地区IBD的诊断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缺乏IBD诊断金标准,存在多种小肠结肠炎,与IBD临床表现相似,使鉴别诊断特别困难.迄今为止,亚太地区IBD的诊断标准多采用西方国家的诊断标准.诊断必须逐步排除非IBD的小肠结肠炎,确诊应有典型的组织学表现,某些患者需借助随访和诊断性治疗才能确诊.进一步研究IBD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的诊断标记物.亚太地区IBD的治疗亦存在特殊问题.由于诊断困难,IBD患者常未能及时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但该地区仍广泛采用药物治疗方案.结合西方指南和本地经验可制定类似的处理原则,以利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提倡逐级使用基于病变范围、活动性和严重度的阶梯式治疗方案,对不同病例采用综合性、个体化的方法.随着对IBD发病机制和亚太地区IBD独特性的深入理解,合理、实用的药物治疗指南和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将改善该地区IBD的治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