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ESD技术具有可完整切除病灶、切除较大病灶、切除溃疡型病灶等优点,为上消化道黏膜病灶尤其是早期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ESD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中所需的特殊器械、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操作体会,阐述了ESD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马丽黎;陈世耀 刊期: 2008- 08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胸科急症,因临床少见且易与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混淆,临床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本病的治疗各家纷说不一,早期诊断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治疗起重要作用.目前对本病的报道多以一个或多个病例为主,对该病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较少见.本文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其临床诊治......
作者:赵莉;吕志武;耿莹 刊期: 2008- 08
-
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分类、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胃肠道血管畸形一般指正常黏膜和黏膜下畸形静脉以及毛细血管所发生的扩张性病变,是老年患者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常见原因.但迄今为止,血管畸形尚无公认的分类标准,其发病机制亦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分类、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慧敏;戈之铮 刊期: 2008- 08
-
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伊马替尼治疗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肿瘤,其发生主要与Kit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伊马替尼对GISTs有显著疗效,但也存在耐药问题.GISTs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耐药与Kit外显子9和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有关,继发性耐药与Kit基因继发性突变有关.本文就GISTs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伊马替尼治疗的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龙庆林;房殿春 刊期: 2008- 08
-
重视并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规范化操作
内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正日益被接受并开展应用,包括传统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近年开展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MR对于15mm以上的病灶较难做到一次切除,而整块切除标本对病理学评估至关重要,ESD正是应这一要求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ESD并不受其大小的限制,对部分早期胃肠道肿瘤,其可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但ESD需要相当高的内镜操作技术,术前需要多种方法对病灶进行......
作者:戈之铮;李晓波 刊期: 2008- 08
-
肠道微生态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其中肠道菌群所构成的肠道微生态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已日益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的新进展作一概述,旨在加深对肠道微生态与IBD关系的认识以及探讨治疗IBD的新策略.......
作者:张盛洪;钟碧慧;陈旻湖 刊期: 2008- 08
动态资讯
- 1 血管生成因子AGGF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 2 小肠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 3 替格瑞洛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4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5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3′区和Vac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 6 上皮-间质转化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 7 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8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研究进展
- 9 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 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
- 10 川芎嗪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 11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克罗恩病活动期的诊断价值
- 12 铝碳酸镁对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 13 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 14 慢性便秘的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和诊断
- 15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有望改善——序贯疗法
- 16 microRNA-101和环氧合酶-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 18 Caroli病Ⅰ、Ⅱ型的临床特征-78例分析
- 19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硬化疗法
- 20 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