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胃肠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胃肠病学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模型的制作方法、特点和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尽管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对进一步深入认识UC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理想的UC动物模型应力求其病因、病理生理、组织形态和临床表现近似于人类UC.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通过应用不同动物、致炎方法和制作原理,制造出多种UC模型,但大多数模型不具备慢性复发性特点,葡聚糖硫酸钠(......

    作者:张艳丽;王承党 刊期: 2006- 01

  •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胰腺组织感染的机制及其防治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严重疾病,虽然近年来对SAP的治疗和监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死亡率仍很高,可达10%~40%[1,2].在SAP后期,有超过80%的患者死于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脓毒症和MOF的发生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密切相关,是导致SAP后期死亡的主要原......

    作者:黄晓曦;王兴鹏 刊期: 2006- 01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不良定义为上腹疼痛或不适,是一类十分常见的临床症候群.西方国家流行病学研究[1]表明每年有15%~20%的人经历过消化不良.虽然仅1/4的消化不良患者去医院就诊,但高发生率、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仍使消化不良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

    作者:李晓波;刘文忠 刊期: 2006- 01

  • 消化学科正在飞跃前进祝贺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1982年澳大利亚的两位临床医师BarryMarshall和RobinWarren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出一种致胃部病变的细菌[1],由此引发了胃、十二指肠疾病防治策略的彻底变革.20多年后的2005年10月,他俩因此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作者:陆红;萧树东 刊期: 2006- 0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广泛的疾病谱,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与酒精性肝损伤相似,但患者无明显饮酒史.NAFLD组织学特点多样化,可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即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再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衰竭,且病死率较高.因此NAFLD越来越被视为是导致肝相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

    作者:刘梅;陆伦根 刊期: 2006- 01

  • 全国首届Barrett食管诊断和治疗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5年12月9日在重庆举办了全国首届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BE)诊断和治疗研讨会.与会代表400余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院林三仁教授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樊代明院士,副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许国铭教授,以及学会的常委和委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

    作者:房殿春;郭红 刊期: 2006- 01

  • 消化不良治疗指南

    本指南在美国胃肠病学学院及其实践资料委员会支持下制定.一、消化不良的定义根据2000年罗马Ⅱ诊断标准,消化不良系指集中于上腹部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不适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疼痛,但可包括多种症状,如早饱或上腹部胀满.患者主要或常出现(1周超过1次)烧心或酸反流症状,则应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直至能证明其不是为止.......

    作者:NJ Talley;N Vakil;陈萦晅 刊期: 2006- 01

  • 回顾与展望:《胃肠病学》创刊10周年

    创刊于1996年,至今已是整整10年.回顾本刊编辑部成立之初,人员短缺,稿源稀少,资金更是匮乏.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竭尽全力邀约稿件,筹划资金,在1996年6月出版了第一卷第一期,此后又于下半年出版了第二期.1997年初,开始作为季刊每年定期出版4期,这时本刊尚属内部刊物,未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至1999年,本刊终于由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成为正式刊物,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于......

    作者:萧树东;仇晓华 刊期: 200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