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有效预防炎症性肠病合并结直肠癌
一、炎症性肠病(IBD)及其合并结直肠癌的现状在工业化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维持在0.005%~0.01%,其中以瑞典高,英国和美国次之,我国的UC发病率较低.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6倍,现约为0.004%.尽管IBD合并的结直肠癌只占普通人群结直肠癌的1%~2%,但结直肠癌仍为IBD的严重并发症,是1/6IBD患者的死亡原因[1].Eaden等[2]对116项U......
作者:王震华;吴叔明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P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ylri)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遗传因素、胃和十二指肠动力异常、应激和精神因素等.通常认为PU的发生是由于损害因素(即病因)与防御因素胃黏液/重碳酸盐屏障、黏膜屏障、磷脂、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当损害因素大于防御因素时,就有可能发生溃疡.在诸多损害......
作者:胡伏莲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外科诊治
20余年来,由于抗溃疡约物,如H2受体拮抗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和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消化性溃疡(PU)的治愈率大为提高.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治疗又降低了溃疡的复发率,使需要外科治疗的PU患者明显减少,仅限于一些消化道大出血、溃疡穿孔和瘢痕性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患者.对于接受非根治性溃疡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抗溃疡治疗和后继的H.pylori根除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陈治平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表现和诊断
消化性溃疡一般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上以十二指肠溃疡较多见,但在病理检查标本中则以胃溃疡为多[1,2].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侧或胃窦部,特别是胃角处,胃底或大弯侧很少发生溃疡.老年人胃溃疡常发生于胃体前后壁,以后壁居多.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其组织形态与胃溃疡相似.本文将着重描述胃溃疡的病理表现和诊断.......
作者:陈晓宇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和DU.......
作者:戈之铮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约95%以上的消化性溃疡(PU)是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DU比GU多见,两者之比为3~4:1.胃空肠吻合口溃疡和Meckel憩室溃疡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较特殊,本文将不对其进行讨论.......
作者:李瑜元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消化性溃疡(PU)为重要的发病因素,其他病因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一些非H.pylori非NSAID因素,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德中 刊期: 2004- 01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PU)发病和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常规检测并根除H.pylori感染是治愈溃疡、防止复发的有力措施.......
作者:张万岱;徐智民 刊期: 2004- 01
-
消化性溃疡的历史变迁
迄今所知的人类历史上早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现的一具保存良好的男性古尸,该男性于二千多年以前在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死于胃溃疡穿孔[1].早有文献记载的胃溃疡见于15世纪(1例)和16世纪(3例)的尸体解剖报告.17世纪共有6例胃溃疡的病例报道,其中5例伴溃疡穿孔.18世纪则有18例胃溃疡(单纯性或伴穿孔、出血和狭窄)和3例十二指肠溃疡(其中2例伴穿孔)的病例报道[2].......
作者:冉志华 刊期: 2004- 01
-
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病的诊治新概念
食管和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备受关注,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均已取得了不少进展.然而,在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难点和争议,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孟宪镛 刊期: 2004- 01
动态资讯
- 1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概况
- 2 Claudin-4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3 放大色素内镜在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 4 核干细胞因子与肿瘤干细胞
- 5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和处理策略
- 6 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既往诊治情况调查
- 7 胃肠道疾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 8 PSCA rs2294008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9 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功能和形态变化的研究现状
- 10 幽门螺杆菌:2002年从基础机制到临床治疗(二)
- 11 肝硬化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 12 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补救治疗
- 13 第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会讯
- 14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
- 15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诱导和维持缓解疗效的meta分析
- 16 表达硫氧还蛋白1的幽门螺杆菌对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生长的影响
- 17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胃癌中的表达
- 18 ICC 自噬调控--溃疡性结肠炎肠动力紊乱治疗的新靶点
- 19 α-GalCer诱导急性肝损伤时肝内Kupffer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 20 慢性饮酒对小肠菌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