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现状
198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这一名词的定义首先被确立下来,当时人们发现了一种非酒精引起,但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点上与酒精性肝病非常相似的疾病,于是定义为NASH[1].实际上,NASH只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病程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作者:刘玉兰 刊期: 2003- 0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病理学上表现为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系列性病变谱,从单纯的脂肪变性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后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以下分别介绍NAFLD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变化[1,2].......
作者:余心如 刊期: 2003- 0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组织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脏病变,从没有任何炎症的单纯性脂肪肝至显著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炎症反应.该病患者常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易患因素.......
作者:厉有名 刊期: 2003- 0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日益增加,趋于超过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3].NAFLD已成为大多数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如能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肝脏病变则可能逆转,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陆伦根 刊期: 2003- 06
-
其他肝脏疾病合并脂肪肝的病理变化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笔者收集的2组间隔10年的肝穿刺标本中,1980~1989年肝穿刺标本例数1354例,脂肪肝69例(5.1%),2000~2003年(截至5月)肝穿刺标本例数1056例,脂肪肝112例(10.6%),以脂肪肝作为第一诊断的病例上升了1倍.......
作者:胡锡琪 刊期: 2003- 06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基本概念[1]狭义的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中性脂肪--三酰甘油(TG)异常增多的病理状态,而由脂代谢酶遗传性缺陷所致的类脂质沉积病,以及胺碘酮、环已哌啶等药物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磷脂沉积病不属普通脂肪肝的范畴.......
作者:范建高 刊期: 2003- 06
-
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水平
脂肪肝一词源自病理学,系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可伴有炎症、肝细胞坏死、凋亡、再生损害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形态学改变;脂肪性肝病(fatty1iverdisease,FLD)则是临床概念,反映了广谱的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疾病,根据临床和组织学表现,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建议按病因与组织学改变的关系规范FLD的命名,其病因包括酒精、胰岛素抵......
作者:曾民德 刊期: 2003- 06
-
热休克蛋白与胃癌的关系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是生物细胞在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或多种应激条件下,特别是在热刺激下诱导合成的一类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质.......
作者:向廷秀;王丕龙 刊期: 2003- 06
-
炎症性肠病免疫疗法的新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类重要的终身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CD和UC的发病率基本无性别差异,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5~35岁为发病高峰.......
作者:庞智;萧树东 刊期: 2003- 06
-
血清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价值
恐琢霰曛疚锏募觳饪晌裥灾琢龅牧俅舱锒咸峁┯泄匾谰?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采用并联试验法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125进行联合检测,并对其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
作者:张丽冬;沈佼;施欣;忻鼎广 刊期: 2003- 06
动态资讯
- 1 热休克蛋白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 2 胃黄色瘤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3 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 4 RKIP 和 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 5 乙型肝炎的治疗
- 6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无创性诊断
- 8 云南哈尼族彝族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胃癌易感基因研究
- 9 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 10 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1 肝硬化患者低动脉血氧分压和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意义
- 12 塞来昔布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
- 13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
- 14 PD-1/PD-L1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 15 白藜芦醇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对人胰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 16 努力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三)
- 17 厘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的概念纠葛,提高临床处置水平
- 18 健康志愿者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的性别差异
- 19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
- 20 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