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1.文稿:来稿须先经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正式推荐信。推荐信应对稿件的真实性、是否涉及保密、署名有无争议、是否侵权和有无一稿两投等事项加以说明。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逻辑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重点突出,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数据可靠,论据充分,文字简练,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用字规范,避免文、图、表重复。
日文汉字请勿与中文混淆,简化字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切勿自造异字。切勿一稿两投,如经发现,后果自负。采用网上(存盘方式为 Word)方式投稿时,所涉及的图片须使用原件,可采用 Winzip对文件适当压缩。来稿第 1页须写明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通信作者和联系方法。本刊将优先发表获得省(部)、市级及以上的获奖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和资助号),并优先发表国家、省(部)、市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编号)以及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提供会议论文证书复印件。
2.文题和作者署名:文题应简明、确切,反映文章的主题,以中文文题不超过 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不超过 10个实词为宜,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作者署名以承担该项研究工作所负责任和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次排列。
署名一般不超过 6人,对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在文末予以致谢。如系合作课题,请在作者名后右上角注 1、2或 3,单位分列。进修人员请注明原工作单位。第一作者须提交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学位。通信作者的联系地址应尽可能详细,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和 Email地址等。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拼音方式如下:李世民 LIShimin,欧阳修 OUYANGXiu,作者间以“,”相隔。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应与中文相对应(作者须全部列出,勿写 etal),实词部分,首字母须大写。
3.摘要和关键词:基础、试验、临床和技术方法学类文稿(论著)须从第 2页始书写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论著栏目摘要为报道性摘要,中文以 400字左右为宜,按 5段结构式撰写,分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务必用第三人称,药品需附化学名。
英文 500个实词左右,分为 Background,Aim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除背景和结论外,必须以第三人称过去式叙述。关键词(Keywords)3~8个,至少 3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的中心议题有关的词。关键词应尽量符合《医学主题词表》(使用 CMeSH词汇)。中、英文关键词之间以“;”相隔。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相对应,英文关键词实词部分,首字母须大写。
4.医学名词和计量单位:论文中必须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书写。重量应称质量(m),单位为 kg;比重应称相对密度(d或 ρ),单位为“1”或 kg/cm3;分子量应称相对分子质量(Mr),单位为“1”,常用 u(1u≈1.660540×10-27 kg);浓度单位为 mol/m3,常用 mol/L、mmol/L和 μmol/L等;ppm为废弃使用单位,应写 10-6;放射性活度(A)的单位为 Bq,吸收剂量单位为 Gy。时间的表示法用国际符号,即 h(小时)、d(天)、min(分钟)和 s(秒)。月、周无统一国际符号,论文中应写汉字月、周。符号用正体书写,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50毫克/(千克·天)应写 50mg/(kg·d)。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pH例外),矢量、张量符号用黑斜体字母表示。
5.数字和统计学符号:论文中数据应准确无误,必要时应用 SAS或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术语、符号、数值修约和中英文缩略语,请按规定和标准书写,如样本的算术均数 x珋、标准差 s、标准误 sx珋、t检验 t、F检验 F、卡方检验 χ2、相关系数 r、自由度 υ、概率 P等均用斜体字母表示。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等。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每 3位空 1/4汉字格,不用分节符号,如 5000(不用 5,000);数值范围表示方法如下:4~6kg,5.2% ~11.3%,4×109~10×109,36°~42°18′,(25.2± 1.1)mm,27% ±2%。数值修约遵循“4舍 6入 5看齐,奇进 ·Ⅰ· ChinJGastroenterol,2017,Vol.22,No1偶不进”的原则,精确至小数点后 2位。附有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不应写成 4×3×5cm3。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6.图表:图表宜少而精,设计正确,合理易懂。凡用文字已说明的问题,尽量不重复用图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即顶线、栏目线和底线),如有纵向合计,可在底线上面加分界线。统计学分析结果如 t值、P值,可直接设计在表内或在表的底线下注明。线条图高、宽之比为 5∶7。图片大小以 12.5cm×8.5cm为宜。
统计图须按数据绘图。图表单列 1页。只有一图、一表时,写图 1、表 1即可(不写附图、附表)。一文有多图、多表时,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次序连续编序号。照片应清晰可辨、对比度好、层次分明,黑白、彩色照片均可。特殊情况下,也可提供黑白和彩色正片(X线片、CT片、幻灯片)或负片。人全脸照片需遮掩双眼,否则应提供被照者的书面同意。组织学图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大体标本和电子显微镜照片需标明长度标尺,如 1cm或 1μm。图表须有标题和说明(照片),另纸按序写明。照片后注明图号和上下方向,照片大小以 12.7cm×17.8cm左右为宜。
7.讨论:讨论应紧紧围绕该论文研究结果,重点在于该研究新的发现和得出的结论及观点,不要重复在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在讨论中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用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勿作文献综述。结论要有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
8.缩略语:文题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使用缩略语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篇数不限,以近 5年国内外文献为主。英文参考文献应自 MEDLINE、EMBASE和 Cochrane图书馆检索,中文参考文献应自“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追寻、阅读全文后再引用其主要观点和数据。连续引用不得超过 300字,否则需征得原作者的书面同意。勿引用内部资料、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信资料。已被采用但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需在刊名后加方括号注明在印刷中(inpress)。参 考 文 献 应 按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文献角码依次放在文章相应部位右上角,顺序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一致。参考文献表单列 1页(Word格式)。西文 期 刊 名 按 照 ListofJournalsIndexed in 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缩写。
10.其他类型来稿要求:
短篇论著文稿需有 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 3~8个关键词,要求与论著相同。
综述、讲座的摘要不分段,中英文各 200字左右(为提示性摘要),关键词3~8个。
英文要求与中文对应,包括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关键词。
述评和特约文稿为约稿,但接受一些高质量的自由来稿,需经他人审校后采用。
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字数限 1500字左右。其余要求及书写格式同论著类文稿。简讯与动态均免费发表(一般 <1000字),可附 1~2张图片。
胃肠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胃肠病学杂志发文量
胃肠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
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背景:经鼻胃镜检查被医师和患者普遍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探讨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4月拟接受胃镜检查的243例患者,随机分为经口胃镜组(n=138)和经鼻胃镜组(n=105),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疾病谱分布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收缩压和氧饱和度差值.结果:经口胃镜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差值、收缩压差值显著高于经鼻胃镜组(P......
作者:俞建国 刊期: 2009- 07
-
脂肪性和酒精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评估
脂肪性肝病(FLD)是成人和儿童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类型之一.诊断脂肪变性常较简单,但鉴别诊断范围较广.大泡性脂肪变可由饮酒或代谢因素如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所致;部分患者的脂肪变性可合并不同程度的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纤维化,或几种病变同时存在.病理医师对上述表现的识别和解读,对本病的分类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FLD新研究进展为外科病理医师提供了新的信息,有助于对成人、儿童和其他肝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
作者:Lisa YERIAN;黄珊珊 刊期: 2011- 03
-
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的增龄变化
背景:研究表明人胃底黏膜H+-K+-ATP酶表达随增龄有增高的趋势,但目前对H+-K+-ATP酶活性的增龄变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增龄对H+-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月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5只(分别为4月龄、21月龄、24月龄、27月龄、30月龄)以及不同年龄的比格犬19只(分为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测定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
作者:庄艳;郑松柏;李小雯;张晓莉;刘菲 刊期: 2016- 12
-
健康志愿者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的性别差异
背景:食管动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性别因素对食管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动力的性别差异.方法:83例健康志愿者以及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196例和RE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受试者行食管测压,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包括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湿咽成功率).结果:RE组......
作者:李海霞;谢小平;侯晓华 刊期: 2008- 02
-
生物制剂在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瘘管治疗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瘘管(pfCD)常预示疾病为进展型、难治型亚型.2/3的pfCD患者会复发,因此治疗极具难度.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给pfCD的治疗带来新希望.本文就生物制剂在pfCD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严笑寒;朱明明;徐锡涛;冉志华 刊期: 2018- 10
-
TRPV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家族,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配体门控通道.大量研究显示TRPV1在消化道广泛分布,且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TRPV1成为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TRPV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史孝敏;李泽培 刊期: 2013- 07
-
甘氨鹅去氧胆酸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背景:肝窦内皮细胞(SEC)凋亡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胆汁淤积症中,疏水性胆汁酸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直接诱发肝细胞凋亡,而亲水性胆汁酸熊去氧胆酸(UDCA)能防止诱发肝细胞凋亡.目的:研究GCDC引起原代培养大鼠SEC损害和凋亡、UDCA对GCDC诱导凋亡的抑制作用以及涉及caspase-8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A原位灌注和Percoll分离液(25%和50%)梯度离心......
作者:张燕军;罗庆锋;张静;池嶋健一;佐藤信紘 刊期: 2006- 05
-
FGFR4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背景:许多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蛋白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然而关于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2例胃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GFR4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
作者:陈昊;沈艳莹;刘佳骅;张子臻;沈丹平;倪醒之 刊期: 2014- 06
-
消化系统结核诊断方法现状和进展
消化系统结核为常见肺外结核,目前常规结核病诊断方法如抗酸杆菌Ziehl-Neelsen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X线检查等对消化系统结核的诊断均有一定局限性.免疫学试验干扰素-γ(IFN-γ)释放测定尤其是T-SPOT.TB是新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技术,可用于可疑结核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TST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常见消化系统结核的传统和现代化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杨莉;王巧民 刊期: 2012- 11
-
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和黏蛋白2表达的影响
背景: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加快胃排空,促进肠推进运动.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SP)和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3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服30天.处死动物,观察结肠黑变情况;对盲肠和近段结肠切片行SP、MUC2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对肌间神经丛铺片行嗜银染色,计数神经元细胞数.结果:大黄组结肠有黑......
作者:赵平;罗金燕;董蕾;谢丹红;管海涛;马卉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More >
- 1 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病的诊治新概念
- 2 叶酸、DNA甲基化与消化系统肿瘤
- 3 重视胆汁淤积的分子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
- 4 直肠前膨出与功能性排便障碍:肛门直肠压力与感觉功能检测
- 5 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肠嗜铬细胞的改变
- 6 粪便钙卫蛋白在全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7 线粒体异常与结直肠癌
- 8 巯基物质对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 9 第九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暨2016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会讯
- 1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维生素D受体表达降低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
- 11 第十届欧洲消化病学术周会议纪要
- 12 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13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 14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
-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16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
- 17 心理智能测验检测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影响
- 18 肝脏天然免疫研究进展
- 19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 20 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