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部门: 《胃肠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1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7/R
邮发代号: 4-62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胃肠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1.文稿:来稿须先经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正式推荐信。推荐信应对稿件的真实性、是否涉及保密、署名有无争议、是否侵权和有无一稿两投等事项加以说明。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逻辑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重点突出,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数据可靠,论据充分,文字简练,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用字规范,避免文、图、表重复。
日文汉字请勿与中文混淆,简化字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切勿自造异字。切勿一稿两投,如经发现,后果自负。采用网上(存盘方式为 Word)方式投稿时,所涉及的图片须使用原件,可采用 Winzip对文件适当压缩。来稿第 1页须写明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通信作者和联系方法。本刊将优先发表获得省(部)、市级及以上的获奖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和资助号),并优先发表国家、省(部)、市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编号)以及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提供会议论文证书复印件。
2.文题和作者署名:文题应简明、确切,反映文章的主题,以中文文题不超过 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不超过 10个实词为宜,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作者署名以承担该项研究工作所负责任和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次排列。
署名一般不超过 6人,对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在文末予以致谢。如系合作课题,请在作者名后右上角注 1、2或 3,单位分列。进修人员请注明原工作单位。第一作者须提交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学位。通信作者的联系地址应尽可能详细,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和 Email地址等。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拼音方式如下:李世民 LIShimin,欧阳修 OUYANGXiu,作者间以“,”相隔。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应与中文相对应(作者须全部列出,勿写 etal),实词部分,首字母须大写。
3.摘要和关键词:基础、试验、临床和技术方法学类文稿(论著)须从第 2页始书写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论著栏目摘要为报道性摘要,中文以 400字左右为宜,按 5段结构式撰写,分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务必用第三人称,药品需附化学名。
英文 500个实词左右,分为 Background,Aim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除背景和结论外,必须以第三人称过去式叙述。关键词(Keywords)3~8个,至少 3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的中心议题有关的词。关键词应尽量符合《医学主题词表》(使用 CMeSH词汇)。中、英文关键词之间以“;”相隔。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相对应,英文关键词实词部分,首字母须大写。
4.医学名词和计量单位:论文中必须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书写。重量应称质量(m),单位为 kg;比重应称相对密度(d或 ρ),单位为“1”或 kg/cm3;分子量应称相对分子质量(Mr),单位为“1”,常用 u(1u≈1.660540×10-27 kg);浓度单位为 mol/m3,常用 mol/L、mmol/L和 μmol/L等;ppm为废弃使用单位,应写 10-6;放射性活度(A)的单位为 Bq,吸收剂量单位为 Gy。时间的表示法用国际符号,即 h(小时)、d(天)、min(分钟)和 s(秒)。月、周无统一国际符号,论文中应写汉字月、周。符号用正体书写,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50毫克/(千克·天)应写 50mg/(kg·d)。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pH例外),矢量、张量符号用黑斜体字母表示。
5.数字和统计学符号:论文中数据应准确无误,必要时应用 SAS或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术语、符号、数值修约和中英文缩略语,请按规定和标准书写,如样本的算术均数 x珋、标准差 s、标准误 sx珋、t检验 t、F检验 F、卡方检验 χ2、相关系数 r、自由度 υ、概率 P等均用斜体字母表示。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等。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每 3位空 1/4汉字格,不用分节符号,如 5000(不用 5,000);数值范围表示方法如下:4~6kg,5.2% ~11.3%,4×109~10×109,36°~42°18′,(25.2± 1.1)mm,27% ±2%。数值修约遵循“4舍 6入 5看齐,奇进 ·Ⅰ· ChinJGastroenterol,2017,Vol.22,No1偶不进”的原则,精确至小数点后 2位。附有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不应写成 4×3×5cm3。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6.图表:图表宜少而精,设计正确,合理易懂。凡用文字已说明的问题,尽量不重复用图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即顶线、栏目线和底线),如有纵向合计,可在底线上面加分界线。统计学分析结果如 t值、P值,可直接设计在表内或在表的底线下注明。线条图高、宽之比为 5∶7。图片大小以 12.5cm×8.5cm为宜。
统计图须按数据绘图。图表单列 1页。只有一图、一表时,写图 1、表 1即可(不写附图、附表)。一文有多图、多表时,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次序连续编序号。照片应清晰可辨、对比度好、层次分明,黑白、彩色照片均可。特殊情况下,也可提供黑白和彩色正片(X线片、CT片、幻灯片)或负片。人全脸照片需遮掩双眼,否则应提供被照者的书面同意。组织学图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大体标本和电子显微镜照片需标明长度标尺,如 1cm或 1μm。图表须有标题和说明(照片),另纸按序写明。照片后注明图号和上下方向,照片大小以 12.7cm×17.8cm左右为宜。
7.讨论:讨论应紧紧围绕该论文研究结果,重点在于该研究新的发现和得出的结论及观点,不要重复在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在讨论中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用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勿作文献综述。结论要有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
8.缩略语:文题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使用缩略语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篇数不限,以近 5年国内外文献为主。英文参考文献应自 MEDLINE、EMBASE和 Cochrane图书馆检索,中文参考文献应自“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追寻、阅读全文后再引用其主要观点和数据。连续引用不得超过 300字,否则需征得原作者的书面同意。勿引用内部资料、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信资料。已被采用但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需在刊名后加方括号注明在印刷中(inpress)。参 考 文 献 应 按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文献角码依次放在文章相应部位右上角,顺序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一致。参考文献表单列 1页(Word格式)。西文 期 刊 名 按 照 ListofJournalsIndexed in 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缩写。
10.其他类型来稿要求:
短篇论著文稿需有 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 3~8个关键词,要求与论著相同。
综述、讲座的摘要不分段,中英文各 200字左右(为提示性摘要),关键词3~8个。
英文要求与中文对应,包括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关键词。
述评和特约文稿为约稿,但接受一些高质量的自由来稿,需经他人审校后采用。
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字数限 1500字左右。其余要求及书写格式同论著类文稿。简讯与动态均免费发表(一般 <1000字),可附 1~2张图片。
胃肠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胃肠病学杂志发文量
胃肠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
十二指肠粪类圆线虫病1例
病例:患者男性,55岁,江苏省宿迁市农民,从事水稻种植.因消瘦、乏力近1年,加重1个月,只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伴呕吐摄入物而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有食欲不振、反酸史4年余,先后在外院作过4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以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症状可缓解.......
作者:崔云;陈晓宇;陆红;施尧 刊期: 2007- 06
-
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特征分析
背景:食管动力障碍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食管动力特征.方法:选取161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纳入内镜检查未见Barrett食管和食管黏膜破损、症状指数≥50%的NERD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分为异常酸反流组和食管酸高敏组,比较反流组(28例)......
作者:何素玉;陈拥军;徐建玉;唐毅;姚勇;孙怡;丁晓梅 刊期: 2011- 08
-
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
端粒是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结构.端粒长度的变化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从而诱导肿瘤发生,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发生风险指标.然而肿瘤组织取材存在获取时机晚、创伤性大等问题,而肿瘤替代组织易于获取且创伤性小,因此检测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有望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新手段.近年来关于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蔡敏;李力;王睿;王斌;程烽涛 刊期: 2012- 11
-
血清胃蛋白酶原筛查胃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黏膜腺体细胞分泌产生,分为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血清胃蛋白酶原可反映胃黏膜状态,预测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也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判定,还能反映胃酸分泌情况.本文就血清胃蛋白酶原筛查胃部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俞瑾;吕宾 刊期: 2014- 10
-
乙酸染色结合窄带成像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背景:内镜下乙酸染色结合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能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目的:评价乙酸染色结合NBI在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共检出236个怀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灶,分别用乙酸染色结合NBI(联合组)、单一NBI、靛胭脂染色的方法观察病灶腺管形态、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分析不同方法诊断结直肠癌和癌......
作者:王蓉;黄惠泉;王富文;姜新;朱军;华国安 刊期: 2014- 11
-
胃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RASSF1A)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7例胃腺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其中16例胃腺癌患者同时......
作者:刘畅;王玉才;于正洪;徐立致;苏全胜;杨继红;薛立军;朱人敏;余文 刊期: 2008- 09
-
胃肠道微生态如何影响慢性便秘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胃肠道微生态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而微生态制剂对慢性便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总结慢性便秘的肠道微生态改变、微生态异常影响肠动力的机制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微生态制剂的治疗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胃肠道微生态如何影响慢性便秘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沈小雪;俞汀;林琳 刊期: 2017- 05
-
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建立适当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发的小鼠UC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中一组饮用5%DSS溶液7天诱发急性结肠炎,另一组饮用5%DSS溶液7天后继续饮用蒸馏水14天诱发慢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
作者:胡仁伟;欧阳钦;陈代云 刊期: 2002- 06
-
多潘立酮对健康志愿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和酸反流的影响
背景:多潘立酮作为胃肠道促动力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其对食管动力影响的研究甚少且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健康志愿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LESP)、食管体部运动功能、一过性LES松弛(TLESR)和酸反流的影响,明确多潘立酮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于口服60mg多潘立酮前(基线期)和服药后分别行食管测压,每次连续测定空腹1h和餐后3h食管压力;同时行食管pH......
作者:李海霞;谢小平;侯晓华 刊期: 2007- 11
-
消化内镜诊治的历程与展望
消化内镜自1963年引入中国,至今已30余年,其用途也已由单纯诊断进入到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阶段,包括息肉摘除、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或套扎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组织粘合剂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胆总管狭窄的鼻胆外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注射、电凝、激光或微波止血和食管良、恶性狭窄的内置管、气囊扩张、激光或微波治疗等[1].......
作者:陆星华 刊期: 2000-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乌梅丸对结肠炎大鼠δ阿片受体、β-抑制蛋白1、Bcl-2表达的影响
- 2 小肠镜检查确诊空肠转移性绒癌合并大出血1例报道
- 3 SIRT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脂肪变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 4 肠道菌群调节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5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6 肝糖原贮积病Ⅰ型合并肝腺瘤1例
- 7 乳糜性腹水
- 8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纪要
- 9 有和无重叠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消化不良症状学和发病机制的比较研究
- 10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影响HBeAg转阴和定量的有关因素分析
- 11 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快眼动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
- 12 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相关问题
- 13 细小病毒H-1感染对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4 干细胞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 15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水负荷试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 17 肾移植术后溃疡性结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 18 PAP-M6P与RGDY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功能的联合干预作用
- 19 蠕虫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 20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的评估